片片茶叶成脱贫致富“金叶子”
编辑:admin 日期:2020-12-15 16:02:30 / 人气:
上世纪70年代初,该村就已经规模种植茶叶,但一亩只产二三十斤干茶,还卖不上价。上世纪90年代初,村两委便请人来做名茶开发,所产茶叶在周边地区小有名气,但未形成规模,多数茶叶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
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徐小怀和村干四处调研,积极向上申报,主动争取产业扶贫项目。近些年,借着精准扶贫的政策东风,茶岭村立足资源禀赋,抢抓机遇,调动村民和种茶大户的积极性,鼓励有发展意愿的大户成立专业合作社,按照“以茶叶为主导,光伏、健康养殖为补充”的规划,将茶产业作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大力发展。
“有了精准扶贫政策和资金支持,经过连年发展,村集体、种植大户、村民种植茶叶的面积逐年扩大,到今年已经达到1000亩,还吸纳11名贫困户对茶园进行日常管护,实现了由低产茶园向中高产茶园提质、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增效的转变。”徐小怀说。
2013年以来,茶岭村建立以翠源家庭农场、成平家庭农场为龙头的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覆盖带动贫困户82户,与贫困户签订原材料收购合同,在同等情况下优先收购贫困户茶叶。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种植的茶叶不愁销路,每斤茶叶单价400至800元不等,贫困户收入有了明显提高。
针对村里的茶叶加工多年来处于较低层面,茶岭村两委于2017年开始建设现代化加工厂房,引进一套先进的配套设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投资105万元的茶叶加工厂建成后,不但改变了厂房不标准、无法加工高端产品的难题,而且极大地推动了产业发展提档升级。
“农场规模虽然不大,但却让我顺利脱贫致富。”海峰家庭农场负责人徐希满感慨万千。2017年,徐希满因病致贫,在村里的帮助下,他一人承包了57亩茶田,利用套种方式种植茶叶、油牡丹、油茶树等经济作物,配套设施的建设让他的茶叶质量大幅提高,收入也随之增加,于2019年顺利脱贫。
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芳村茶叶市场清理工作接近尾声 部分店铺恢复营业09-19
- 造车如制茶,中国汽车如何像中国茶一样为世界瞩目08-20
- 女子开假茶叶店实干传销 团伙受审08-18
- 建德苞茶第一期培训班开课08-16
- 不忘爱茶初心 勇立行业潮头08-16
- 酷暑难当 送上一杯伏茶最贴心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