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源于中国,制茶化学却是国外更早实践运用,何也?
编辑:admin 日期:2019-09-18 12:46:41 / 人气:
化学同样是我国首创,然而古人却利用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提丹炼药,渴望以此长生不老、颜体康健。他们不知道的是“化学”同样可以促进制茶工艺的改进,提升茶叶品质,改善茶汤香气滋味,多喝一杯好茶于身心亦是大有裨益,何必求那不老仙丹。
茶叶科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茶叶化学,19世纪30年代开始便有商品茶成分分析,当时的目的是求得化学成分与茶价的关系。研究某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与感官评审的关系,是为了用化学分析替代感官评审。
以化学分析代替感官评审虽然未见成功,但对茶叶各种成分的分析和分析方法,以及研究制茶化学和茶树生物化学,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开展茶叶化学理论研究、发展茶叶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茶叶化学研究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
1、探讨茶叶的化学成分;研究各种成分的分析方法,以及制茶过程中化学成分转化机理和茶树生长过程中化学成分的生成与转化。这是属于理论化学研究。
2、探讨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以利于有效成分的生成和转化,使茶树生长旺盛。这是属于生物化学范畴。
3、研究合理的制茶技术措施,引起内在化学成分的转变,以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这是属于应用化学的物理化学范围。
制茶技术是外因引起内在化学成分的转化,如果忽视研究制茶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优良的鲜叶就不能发挥有利的经济价值。一百多年来,茶叶化学研究都是偏重研究制茶化学的分析。
从1827年,英国乌德利首先在茶叶中发现咖啡碱开始,人们对茶叶内含物质的分析和研究便没有停止过,从简单的成分分析;到茶树生长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规律;再到制茶工艺过程中不同的工艺引发不同的化学变化,生成不同的物质。随着科技的进步,研究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茶叶的认识也越来越科学,制茶设备和制茶工艺也在不断提升,茶叶的风味特征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开发。
从简单的认识,到深入的探究规律,再到依据原理和规律进行创新创造,追求真理是发展进步的快速路。
茶叶源于中国,制茶化学却是国外更早实践,只因清末我们贫弱。如今我们更该奋起直追,掌握正确的科学原理,用干净优质的鲜叶原料,把握不同茶类的化学变化规律,用匠心制好茶。
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湖南华莱荣获2018湖南茶叶“千亿产业十强企业”称号09-11
- 闽专项检查茶叶市场价格行为 规范市场价格秩序09-04
- 芹菜制作成茶叶?这个可以有09-03
- 山东男篮大外援莫泰重返济南 如今酷爱茶文化09-02
- 安徽食品抽检通告:16批次茶叶、糕点、饮料等不合格08-25
- 造车如制茶,中国汽车如何像中国茶一样为世界瞩目0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