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文化交流——从《茶经》和万里茶道谈起

编辑:admin 日期:2023-06-13 14:30:29 / 人气:

——从《茶经》和万里茶道谈起(副题)
从古至今,茶在促进人类的美好生活、增进友谊和人文交流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茶与湖北有特殊的缘分。湖北人陆羽所著《茶经》是闻名世界的关于茶的经典著作,其中记载茶的起源得益于神农尝百草,而神农的传说地就在湖北。万里茶道起源于南方福建,经过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出内蒙古之后,又经蒙古国,到达俄罗斯,进而传入欧洲。其中,湖北是其中重要区域。
陆羽(约733—约804),字鸿渐,唐代茶学家,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唐朝上元初年(760年),陆羽隐居苕溪(今浙江湖州),撰《茶经》三卷,对茶的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烹饮、器具等皆有论述,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陆羽一生嗜茶,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精于茶道。唐朝天宝十五年(756年),陆羽为考察茶事,出游巴山峡川。一路上,他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品水,遍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各地,考察搜集了大量第一手的茶叶产制资料。
陆羽在反复考察的基础上,作出了“山南以峡州上,襄州、荆州次,衡州下,金州、梁州又下”的评价。湖北考古博物馆收藏了从三峡地区的秭归考古出土的唐代茶具,十分精美,表明唐代峡州一带茶文化发达,也是陆羽认为峡州一带茶为上品的佐证。
陆羽为了考察淮南茶区,复东出舒州、南下黄州,北上寿州,再回紫阳洞,写出淮南茶初考草稿,作出了“淮南茶光州(今信阳市潢川县)上,义阳(今信阳)、舒州次,寿州、黄州、蕲州下”的品定。乾元元年(758年),陆羽来到升州(今江苏南京),寄居栖霞寺,钻研茶事。次年,旅居丹阳。上元元年(760年),陆羽从栖霞山麓来到苕溪(今浙江吴兴),隐居山间,闭门著述《茶经》。其间,他常身披纱巾短褐,脚着蘑鞋,独行野中,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茶经》成书受益于交流:陆羽下榻紫阳洞期间,平日与崇佛寺、太阳庙、观音洞等寺院大师为友,白天赏茶、采茶,晚间谈诗品茶、探讨茶事,学识大进。
《茶经》记载,茶起源于炎帝神农氏尝百草,指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并引用《神农食经》“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表明茶的功效。陆羽所著《茶经》三卷十章,7000余字,分为上、中、下三卷。十章目次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概述了中国茶的主要产地以及土壤、气候等生长环境和茶的性能、功用,当时制作、加工茶叶的工具,茶的制作过程,煮茶、饮茶器皿,煮茶的过程、技艺,饮茶的方法、茶品鉴赏,中国饮茶的历史等,详细记载了当时的产茶盛地,并品评其高下,描述了全国40余州产茶的情形,介绍了饮茶器具何种情况下应十分完备、何种情况省略,还主张把以上各项内容用图绘成画幅,以品茶之味,明茶之理。《茶经》是唐代和唐以前有关茶叶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特别讲到茶的义理,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中国是茶叶原产国,茶区分布广袤,茶树栽培与制茶技术历史悠久。早在16世纪,中国已有茶叶出口的历史,到17世纪,中国的砖茶在俄国和欧洲已培养起稳定而庞大的消费群体,尤其是西伯利亚一带以肉奶为主食的游牧民族,需要依靠饮茶来消食化腻,到了“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地步。17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茶叶经福建、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九省区,销往蒙古国、俄罗斯等地,然后再销往欧洲。这条总长1.4万公里的干线,被称为“万里茶道”。万里茶道既是一条重要的国际商贸通道,也是一条重要的文化线路。万里茶道沿途尚存的人文资源,映射出这条通道上曾经的车水马龙、茶传万里。它所承载的历史人文信息,凸显了重要的文化和交流价值。
2012年,由湖北省文物局发起,“万里茶路”沿线省区的文物部门、专家学者在湖北赤壁召开了首届“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座谈会”并发表《赤壁宣言》,初步确定了“万里茶路”在我国境内的主要线路。2013年9月,第二届“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座谈会”在河南社旗召开,形成了《赊店共识》,正式将“万里茶路”改为“万里茶道”。
万里茶道有多种功能类型,以中国段为例,就包括南方茶产区路段、内陆集散转运路段和蒙古高原外销路段,包含了茶园、村落、古道、码头、工厂、集镇、会馆、海关、银行、寺院、宅院等一系列丰富的功能型遗产要素。遗产点中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众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武夷山、九江海关姑塘分关遗址、鹞子尖古道、江汉关、社旗山陕会馆、关林、雁门关、鸡鸣驿、大境门、伊林驿站遗址等。
数百年前,一担担茶叶从福建起身、跋涉,穿越大半个中国,再横跨西伯利亚,抵达现今的莫斯科、圣彼得堡,然后再被销往欧洲。输入俄国的砖茶均来自中国的南方,经营者却是非产茶之省的晋商。福建下梅村坐落于福建武夷山市东部,村落建于隋朝,里坊兴于宋朝,街市隆于清朝,自清初始即有晋商来此贩茶,村口有一块石头纪念碑,上书“晋商万里茶路起点”。《崇安县志》中也记载了晋商在武夷山采购集运茶叶的繁忙景象:“在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间,其时武夷茶市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行筏300余艘,转运不绝。”
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城市,中国段落有:武夷山(福建)—九江(江西)—长沙(湖南)—武汉(湖北)—社旗(河南)—晋中(山西)—张家口(河北)—呼和浩特(内蒙古)—二连浩特(内蒙古);蒙古国段落有:扎门乌德—赛音山达—乌兰巴托;俄罗斯段落有:恰克图—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莫斯科—圣彼得堡。
在加强万里茶道遗产保护的同时,相关文化交流活动也积极开展。继湖北于2017年首次举办万里茶道巡回展之后,湖南、福建、河北、江西等沿线省份也纷纷举办万里茶道巡回展。与此同时,中蒙俄万里茶道申遗网站、中蒙俄万里茶道申遗微信公众号等都已开通运行,中蒙俄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信息平台也正在着手建设。此外还设计了“万里茶道”品牌标示,启动了万里茶道优秀公益文创作品征集活动。同时,积极推动与沿线的俄罗斯、蒙古国开展考古合作、互办展览、学术交流等活动。如河南、内蒙古等地与蒙古国开展联合考古,成效明显;“丝绸之路与俄罗斯民族文物展”于2016年在国家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和俄罗斯民族博物馆共同举办,展示了万里茶道以及相关生产技术、社会习俗等。
至今,茶仍是连通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与纽带。习近平主席用中国茶招待印度总理莫迪、法国总统马克龙,传递中国人民的热情与友谊。在当今,我们仍需大力发展茶文化,让茶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与交往方面持续发挥独特而积极的作用。

现在致电 0591-3342322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